一场2比2的平局,让北京国安在主场未能如愿拿下越南河内,亚冠小组赛的出线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比比分更令人感到沉重的,是赛后主教练塞蒂恩那番直白而冷静的发言。他没有寻找借口,没有抱怨运气,而是将问题直接指向了球队最核心的短板——这或许比丢掉两分更为可怕,因为它残酷地揭开了我们不愿正视的现实。
塞蒂恩坦言,球队在由守转攻的瞬间,决策质量和传球精度严重不足。尤其是在面对对手高强度逼抢时,球员们显得办法不多,往往仓促出球导致轻易丢失球权。他指出,球队缺乏在高压环境下依然能稳住节奏、并送出致命一传的球员。这番话,无异于指出了目前国安乃至中国足球与亚洲先进足球在战术素养和个体能力上的本质差距。
我们曾习惯于将这样的比赛结果归结于“轻敌”、“运气不佳”或是“把握机会能力差”。但塞蒂恩没有。他精准地解剖了过程,告诉所有人:这不是偶然,这是整体实力和战术执行层面上的系统性落后。对手河内队用积极的跑动、统一的战术纪律和清晰的进攻思路,清晰地给我们上了一课。现代足球早已不是单纯比拼外援个人能力的游戏,而是建立在全队高强度、高智商整体协作基础上的体系对抗。
这场平局加之主帅的直言,是一次及时的警醒。它让我们认清,中超联赛的繁荣在某些方面掩盖了国内球员基本功和战术理解力的停滞不前。当我们的球员在洲际赛场上无法从容地完成连续传递和有效决策时,任何关于出线的豪言壮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可怕吗?确实可怕。但可怕的不是一场平局,而是落后却不自知的傲慢。如今,塞蒂恩已经将问题赤裸地摆在桌面上。承认现实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对于国安而言,接下来的道路异常清晰:要么在训练中狠抠细节,全面提升战术执行力,完成真正的蜕变;要么就只能继续在“看起来很强”的幻觉中,接受更为残酷的现实。希望这次痛彻的领悟,能够成为球队触底反弹的真正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