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部分学校食堂因使用上海绿捷实业有限公司供应的“臭虾”等问题食材引发广泛关注,上海市教委已介入调查。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漏洞,也将长期承包学校食堂的餐饮企业推至风口浪尖。
据了解,涉事企业上海绿捷实业有限公司是上海本地知名的团餐供应商,业务范围覆盖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多类食堂承包服务。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多年深耕团餐市场,形成了从采购、加工到配送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服务网点遍布全市多个区域,日均供餐量巨大,堪称行业内的“隐形巨头”。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绿捷公司的行业版图也逐渐清晰。除直接承包运营食堂外,该公司还通过投资或关联方式参与多个餐饮管理项目,构建了庞大的服务网络。其客户不仅包括多所公办中小学,也涉及部分高校及政府单位食堂。这种高度集中的业务模式在提升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监管上的风险——一旦源头或某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极易造成大范围影响。
绿捷并非个例。近年来,团餐行业快速发展,涌现出多家大型承包企业。它们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但在食品安全管理、操作规范透明度和外部监督机制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多数承包企业实行封闭式供应链,从食材采购到餐品制作均由内部完成,校方或家长难以进行有效监督。
此次“臭虾”事件反映出当前学校食堂外包监管的普遍困境:学校将食堂外包后,往往缺乏专业能力和精力对供应商进行全过程管理;而企业出于成本控制考虑,可能在食材品质上打折扣。尽管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机构定期进行检查,但日常运营中的细节问题仍难及时察觉。
上海市教委表示,已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企业展开全面调查,并将对全市学校食堂供应商进行排查整顿,强调将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与过程监督。后续可能推行更严格的供应商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家长参与的监督小组,增强透明度和问责性。
此次事件也应引起更广泛的行业反思。团餐企业尤其是服务校园的企业,应当将食品安全和社会责任置于营利之上,完善内部管理流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只有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合规经营,才能重建信任,守护学生健康。